半球旅游攻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旅游攻略

文章内容

平安大戏院_广州平安大戏院

tamoadmin 2024-08-18
1.上海有什么好吃的特产?2.上下九步行街的文化特征3.北京的艺术地标有哪些 比如说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馆、保利剧场、798艺术区等地方。4.裘英俊的大事记方法

1.上海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2.上下九步行街的文化特征

3.北京的艺术地标有哪些 比如说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馆、保利剧场、798艺术区等地方。

4.裘英俊的大事记

平安大戏院_广州平安大戏院

方法一、最近的是黄沙站,出站后要穿过从桂路和和平路/大同路都是不太繁华的路段。

方法二、那就长寿路站. 一出来就感受到商业气氛.从宝华路一路走过去已经在SHOPPING街上了。

方法三、陈家祠站下车,走康王路. 大约两个站路程,说远不远,但是一条大路很好走. 也就5-10分钟步行而已。

上下九步行街地处广州市荔湾区(俗称西关)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之间,是广州市三大传统繁荣商业中心之一。全长约1237米,共有各类商业店铺238间和数千商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当今商业步行街中西合璧的四大西关风情特色,并构筑成一副独特的、绚丽多姿的西关风情画,营造出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上下九步行街的标志性建筑是连绵千米的骑楼街,骑楼适应南方炎热多雨气候,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骑楼源自新加坡、香港等英属殖民地,广州的骑楼是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参考西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香港的经验而引入到广州的建筑 。

闻名遐迩的上下九商业街位于老城区西关,东起上下九路,西至第十甫西,横贯宝华路、文昌路,全长1237多米,全路段店铺林立、共有商店300多家,日客流量达60万次。荟萃了岭南文化中的老西关美食文化、岭南饮食文化和岭南民俗风情。

旧时的上下九步行街十分的繁华,是一条充满感情的街道,在这里有着村上春树式的浪漫。旧时代的西关**在这里消磨闲暇时光,城中的恋人在这里看**、喝咖啡,一切都是小资式的生活,小资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变成褒义词的吧。很赞同有的人说的,上下九步行街有着所有关于西关的旧记忆。

上下九步行街也透露着浓浓的西关民俗风情,这里的每一条街巷都有着属于它们独一无二的故事,文澜巷陪伴了文澜书院走过了历史,湛露直街的“岭南艺苑”古屋见证了一代画师的辉煌……这里还是一片没有被历史尘埃淹没的民间文化殿堂,粤曲、粤剧、书画等民间文化散落在这里的大街小巷。

漫步在上下九步行街上,不仅可以感受现代都市的繁华,也可以感受到旧时的西关风情。上下九步行的建筑多为西关大屋、竹筒楼和骑楼,西关大屋具有广州西关建筑特色,骑楼具有北方满洲建筑特色,竹筒楼具有南欧建筑特色,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融合在一起,十分具有特点。上下九步行街还建有长廊,不仅实用而且美观,方便了游客在下雨的时候到步行街游玩。

上下九步行街是重要的商业聚集区,有300多家商铺,每天的客流量有60万。在古代,这里是高僧达摩西去传教的第一站,因此也有“西来初地”之称。上下级步行街有百年老店,也有纯现代化的商店。

上下九步行街的饮食文化业十分的具有特色,各种饮食名肆数十家,有着许多驰名中外的小吃。有名的酒店有陶陶居酒家、清平饭店、莲香楼、皇上皇腊味店等,有名的小吃有文昌鸡、陶陶姜葱鸡、趣香饼、云吞面等。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美食节就是在此开幕的。

上下九步行街的街道错综复杂,初次来玩的游客一定要记住旅店的方位,在上下九步行街迷路是常有的事情。

建筑文化:

传统的西关房屋建筑包括西关大屋、骑楼、竹筒屋等。步行街的骑楼建筑连绵千米,骑楼源自新加坡、香港等英属殖民地。1878年,香港殖民地为改善居民拥挤的住宿情况,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骑楼。10年之后,两广总督张之洞从香港得知骑楼的功用,便参考西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香港的经验,建议在广州兴建类似骑楼的“铺廊”。1912年,广东都督陈炯明将广州城的骑楼正式列为城市管理条例之中。1918年,广州开始鼓励兴建骑楼[2] ?。骑楼适应南方炎热多雨气候。可供商户、顾客在任何天气下环境下进行商业活动的实用又美观的建筑长廊,更是吸引了海内外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现日人流量以数十万计。

西关民俗文化:

人们在步行街购物之余,可以此为中心,领略具西关风情特色的华林禅寺、五眼井、文塔、西关大屋保护区、陈家祠、仁威庙以及沙面欧陆风情区。在步行街上

每一条巷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及深厚的历史由来,如下九路至今仍有"文澜巷",印证着昔日十三行富商组建的"文澜书院"的历史。第十甫路的湛露直街至今仍有岭南画派大师昔日开办的"岭南艺苑"故屋。陶陶居历史上是粤剧艺人的聚所,曾以"西关古(故事)坛"、霜华小苑书画展驰名,这里群众的自娱自乐粤曲演唱"私伙局",也颇有名气。十甫书店的荔湾雅苑书画展销厅、上演粤剧的平安戏院,更是这条步行街上的文化小绿洲。

上海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倾向上下九步行街,因为具有当地的民俗风格韵味。

上下九步行街,荟萃了岭南文化中的岭南建筑文化、岭南饮食文化和岭南民俗风情。

传统的西关房屋建筑包括西关大屋、骑楼、竹筒屋等。步行街的骑楼建筑连绵千米,始建于清代。

广州上下九步行街标志建筑

是一条既吸取了南欧建筑特色和中国北方满洲式装饰。既保留了西关传统建筑风格,也适应南方炎热多雨气候。

人们在步行街,领略具西关风情特色的华林禅寺、五眼井、文塔、西关大屋保护区、陈家祠、仁威庙以及沙面欧陆风情区。

在步行街上几乎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及深厚的历史由来,如下九路至今仍有"文澜巷",印证着昔日十三行富商组建的"文澜书院"的历史。第十甫路的湛露直街至今仍有岭南画派大师昔日开办的"岭南艺苑"故屋。陶陶居历史上是粤剧艺人的聚所,曾以"西关古(故事)坛"、霜华小苑书画展驰名,这里群众的自娱自乐粤曲演唱"私伙局",也颇有名气。十甫书店的荔湾雅苑书画展销厅、上演粤剧的平安戏院,更是这条步行街上的文化小绿洲。

上下九步行街的文化特征

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浦东、浦西。上海的三大马路是南京路、淮海路和延安路。它们都从外滩开始,横贯整个西区。说“吃”,就从外滩说起吧。

外滩的头上,就有一个叫“黄浦公园啤酒,有一个个大大的凉棚,很是惬意。

乍浦路是上海最早崛起的“美食街”,生意好到日日高朋满卒,天天堵车。前国脚柳海光的“海光阁”招牌在四川路口就可以远远望见了。乍浦路的小菜,价廉物美,比较可人的是“醉虾”――鲜活的河虾的白酒里醉了,蘸作料生吃。酱乳鸽也不错。皮蛋拌豆腐也盛行过一时,最后要吃“泡饭”,以及“刀切小馒头”。外滩靠黄浦江堤岸旁的,有很多各色的小店,火锅生意很好。

外滩对面是一些金融机构,周围零星有些饭店,最最抢眼的是肯德基。在东风饭店,可吃到上海的传统风味。穿过人民路,就是“老城隍庙”了。城隍庙的小吃是一大特色。的“老饭店”是吃正宗上海菜的,里面的宁波烫手团、南翔小笼、双档、蟹壳黄等等。“绿波阆”的菜星上海菜里最好的,主要是它的点心,像眉毛酥什么的,非常好吃。但是绿波廊必须预定,下午吃点心要好些;否则很难有现成的座位。

说“吃”,南京路是最大的一块了。从外滩开始数起,最老的饭店之一“和平饭店”就在外滩和南京路口。市百一店南京店楼上有小吃街;河南路的拐角卖哈根达斯。往前是一家国营点心店――卖上海馄饨和烧卖,好吃又便宜。最著名的吃蟹的老店就是在旁边,叫“王宝和”――那里的师傅调料和煮蟹都是有技巧的,九雌十雄,到了秋风刮过,蟹脚硬了,很多港客和台湾客都会慕名来上海啖蟹。路对面有最著名的老饭店之一“莫有财”――就是莫氏三兄弟开的扬州饭店。扬帮菜在上海也算是一霸,蟹粉狮子头、煮干丝,都是扬帮的看家菜“先施公司”是香港人开的。楼下是新加坡“圣淘沙”,经营新加坡小食。再往前,就是著名的“挂炉鸭”,粤菜一直在上海称霸。所以燕云楼也一直经营得很好。

往前是上海食品公司,当然是“吃”的。话梅、橄榄等等应有尽有。食品公司过云的“大三园”也是永远人山人海,那里小吃、面条非常不错。华联和市百一店都有小吃街,但是那是给顾客们果腹的。旁边的“七重天“也是大店,是以前的”华侨饭店”。

在九江路上有两家店比较惹人注目,其中一家是老店“老半斋”,是扬帮菜。大家对广式早茶可能比较熟悉,其实扬州早茶更为细致,水晶包、干菜包、翡翠包都是让你不忍不筷的“杰作”—皮是半透时的,可以看到馅。

到了地铁人民公园站,出来就是88总会,很气派。那里的小吃也不错。楼下有冰激凌,好吃的香蕉船。整个总会有六层楼,各色的菜系都有。这一带,连着两家大饭店:国际饭店和金门饭店。金门是旧上海数一数二的大饭店。

往前就是上海的一条著名小吃街—--黄河路。如果喜欢吃素开 。上海最有名的素菜馆“功德林”就是长江对面。鸡鸭鱼肉,在这里都是素的。黄河路的菜系也算“上海家常菜”,比如咸菜炒毛豆什么;墨鱼大考也是很典型的菜。这里还有一家较著名的餐馆叫“人丁盛”,据说是由姓丁和姓盛的两个老板开的。这里经营不是上海菜,而是杭州菜。其招处牌菜扔:糖醋板栗、黄泥螺、黄头炒圈子(这是上海菜—--大肠头用草头辅佐,肥而不腻)、横空出世(这道菜很有意思,是用膏蟹和鸡蛋炖,分几次炖,最后吃鸡蛋,所有的蟹味道全在里面了)、东坡肉(这是地道的功夫菜,要选上好的条肉,隔夜炖6小时以上,然后取出来在小盅里隔火蒸热----那时候一块肉就卖5元,可见其功夫之深)。

在上海图书馆对面,有一家著名面店----两面黄面店,那里卖广东两面黄,浇头是现炒的。鸡鸭血汤算是很典型的上海小吃,好的鸡鸭血汤都是由高汤熬成的。另外上海很好吃的一种汤,叫做“千张包子”。“千张”应该是扬州特色的?就是和百叶差不多的。千张包了里面都是切碎的各种“丁”,香菇、火腿、笋等等,拌肉末。

往西是“王家沙”,王家沙是老上海推崇的地方,应该卖正宗的上海点心的。对面是“红甜心”,也是老店。再往前,就是“绿扬村”了。绿扬村的午茶比较出名,也是各色的小点心。在这里有家西式店,卖比萨、通心粉及各色冰激凌,很多顾客喜欢那里的气氛,吵吵的音乐,自由自在的人。“凯司令”里有“栗子蛋糕”----蛋糕的“芯”是用栗子粉麿成的,外面是纯奶油。“凯司令”隔壁,就是大名鼎鼎的“梅龙镇”了。梅龙镇的雕廊门楣气派、古典又高雅。梅龙镇的“干菜色”和门口的“叉烧包”都是受食客青睐----让人奇怪的是怎么会把握扬式和广式的点心放在一起了呢?不过生意一直好倒是真的。梅龙镇在美国也开了分店,不仅在马路对面开了自己的分店,而且将老店扩建了地下室。梅龙镇旁边是“珠边”,是粤菜馆,那里的烟熏鲳鱼很好,蘸卡夫酱味道好得很。

泰康食品店就在平安大戏院的对面,上海人对泰康饼干与大白兔奶糖一样熟悉。在泰康的对面,就是上海最好吃的“生煎馒头”。生煎馒头加咖喱牛肉汤,是上海点心的杰作。隔条马路可以看到“延中”,它是上海最早的“汉堡包”店。

再过云就要到静安寺了。静安公园周围的快餐店多得叫您眼花缭乱。有家店卖的薯条是山芋干烤的。很多人喜欢静安寺的素面,每天下午这里都有很多的市民。面筋面是最好吃的。

说到水饺,上海人最熟悉的当然是“长安饺子楼”了。“长安”在上海第一大食街云南路的路口。远远的“108”的招牌就可以看见----108种的饺子宴,不是唬人的。他们的饺子皮是人工的,馅也是秘方,薄而透明的皮子里面,依稀可见各色馅。最 人惊叹的,是小得像指甲一样的“袖珍饺”。

上海“三黄鸡”是“小绍兴”的特产,吃来吃云,就数它好吃。首先是鸡的品种不同,必须是浦东“三黄鸡”,由于三黄鸡产量有限,所以正宗的“三黄鸡”还得云“小绍兴”吃。其次,“小绍兴”的做法是不同的,他们用开水烫鸡。据说好的白斩鸡皮和肉之间应该有冻,骨头里有血丝,这样才算“正宗”。有人喜欢喝“鸡粥”。鸡粥没什么秘密,就是高汤调的,放葱姜,味道很好。“小绍兴”在浦东和沪东都开了分店,但是总店的生意还是很好。上楼一般都要排队,所以建议不妨去“大世界”天桥楼下的那家,三黄鸡做得也正宗,调料也好。和“小绍兴”相对的,是“金陵盐水鸭”。“鸭肫干”更几乎所有上海女孩喜欢的小食。

吃完“鸡鸭”,你也许想用甜点。不远就是“宁波汤团”店----酒酿小园子。宁波汤团用的是水麿粉,上好的糯米。

云南路最好吃的是“过桥米线”。那家“过桥米线”店只有五十平方米左右,门口支一口大锅在熬高汤。 兰州拉面也好吃----看师傅在那里拉呀,拉呀,一会面条就由粗变细了。云南路上还有一家四川火锅店,总是传出麻麻辣辣的味道。四川火锅在申城风靡一时。喜欢“麻辣烫”的朋友,介绍您去个好地方,在老城隍庙的附近,四川中路上,有家四川小伙子开的“火锅城”。在云南路的另一头是“银丝面馆“,看招牌就想吃。离云南路不远的福州路上,有著名的“吴宫大酒店”,富丽堂皇的样子。

在延安路上有最著名的“上海火锅”和吃涮羊肉的“洪长兴”。上海展览馆里面也有一些各色的餐厅。延安路到少年宫这段比较热闹,也是著名的宾馆区,贵都、上海和静安希尔顿都在这里。这里街边的小食馆也多,上海本帮菜尤甚。在乌鲁木齐路的拐角处,有个大店叫“金色年华。这里吃西餐的,牛排做得很不错。

淮海路上的“吃“不比南京路上的少。淮海路以前是法租界,所以比较洋气。说淮路,我们要从金陵路八仙桥西藏路这一带说起。在西藏路口,有一种很好吃的小吃:“鲜得来排骨年糕”,炸得松脆极了。进入淮海路,就是“世界食品博览中心”。和南京路不同,淮海路的“小吃”多是“西式快餐”,有法国人开的店:红房子。“红房子这是他们的“看家菜”。现在“红房子”搬到了淮海路上----市口是好了,可惜没有原来的红墙红屋顶做标记了。

淮海路上的“吃”其实不如它旁边小路上的多。在复兴路上,有家“沈记靓汤”,据说煲了百种的汤,喜欢品汤的朋友不妨去尝尝广东靓汤----有些都要隔夜预定,据说老板要早一天为您炖制。在瑞金路上,有著名的“红磨坊”,“世界之窗”餐厅也是久负盛名的。对面的“小天鹅“是工薪族喜欢的地方“瑞金”对面是“名都”。从出租车里就可以看见:吃蟹到名都坐落在乌鲁木齐路附近的,有家韩国餐馆,地方虽然小些,菜是地道的韩国菜。

自从地铁开通,徐家汇更加热闹了。太平洋百货楼上的街上豆浆油条到肉骨茶什么都卖。不过要吃正宗的“上海东西”,还是去那些名店,或者是食街上的个体餐馆,味道都不错。中兴百货底楼的食廊也有不少食客光顾,小沙锅饭,还有各种小点心,价格也不贵。

说到这,还是挂一漏万了。比如五芳斋,就在南京东路上,那里的肉粽很好吃。还有油墩子,上海的苔条脆麻花也很好吃,牛肉干也好吃,还有小核桃肉。上海还有刀削面,牛肉煎包,锅贴,沙琪马,绍尤生的黄泥螺和糟货;要说“吃”,在上海恐怕住一辈子也是吃不过来的。

北京的艺术地标有哪些 比如说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馆、保利剧场、798艺术区等地方。

早在6世纪20年代,这一带已成商业聚集区,印度高僧达摩在此登岸传教,因而得名西来初地。明清时期,随着接待外国使者和商贾的怀远驿(在今下九路南侧)的设置、大观河的开通,以及十三行成为广州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商贸日益兴旺,一时间各国、各地的商贾云集,成为广州最大的商贸集散地。后来十三行被火焚毁,商业逐步迁入上、下九路,至清朝末期该地为最繁荣,是广州与全国及海内外进行贸易往来的一个重要窗口。

与此同时,随着上、下九路的商业气氛日益增旺,其周边亦衍生出多个与之相关的专业集市,时过百年,至今亦可寻到一些历史痕迹,现已发展成为该区一个重要商业网络。东有光复中路纸类批发市场、缝纫机专业市场;光复南路布料市场;杨巷路布匹市场;德星路服装配料市场;南有蜚声中外的十三行路故衣街服装市场、十八甫路布匹市场,全国闻名的黄沙农副产品市场,清平中药材市场;西有第十甫路(现为步行街路段)的百年老店--陶陶居,莲香楼以及众多大小食肆;北有长寿路理发用品专业市场、打金行业、金银珠宝业;历史悠久的西来正街玉器墟、酸枝家具街;源胜街古玩街等,构织成纵横近2.5平方公里的庞大商业网络,网罗了各类型的商品,适应了不同类型的货商和市民的需求。 步行街内大小食肆数十家,既有百年老店陶陶居,亦有国家特级酒家广州酒家,还聚集了一批经营西关名小食的南信甜品店、欧成记面店、西关人家等特色小食店,也尽聚了制作广式月饼的著名传统饼店--莲香楼、陶陶居、趣香饼家、广州酒家,每逢中秋佳节,这里出产的各式月饼畅销国内外,以慰游子思乡之情。港、澳、台以及国内外的饮食亦进军步行街,成为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饮食文化交流的区域,充分体现出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饮食文化风情。

步行街自1995年9月30日开通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92年被广州市命名为不经销(生产)冒伪劣商品一条街、96年被团中央授予青年文明号街称号、年被评为羊城十大旅游美景--西关商廊、98年被中宣部、内贸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评为全国十五条百城万店无货活动示范街之一,为广州和荔湾区商贸旅游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地方。步行街上布满各中、高级百货公司,有永安百货公司,广州服装店,鹤鸣鞋帽店,大陆钟表店,妇女儿童百货商店,广州纺织商场,锦华床上用品店等老字号。而有趣的是,一些顶级品牌的新货旧款常年在“清仓大热卖”;(琳琅满目的商业街)至于食肆则有清平饭店,皇上皇腊味店,广州酒家,陶陶居酒家,莲香楼,第十甫副食品店等。

此外,还有趣香饼家,茶楼,驰名国内外的文昌鸡,清平鸡,陶陶姜葱鸡,以及姜汁撞奶,双皮奶,欧成记云吞面,伍湛记及第粥,广式月饼,糯米鸡,老婆饼,速冻食品,各式各样的名菜小吃;更有享誉国内外的华林玉器一条街。清平路,既是美食街,又是全国最大的农贸杂市一条街;再说,这里还有为数众多的文化用品商店,专业商场和百货商场等。 值得一提的是荔湾广场,有大型商住楼群,一年一度的国际美食节便是在此举办开幕仪式的。

经过全面的修建后,上下九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天际线下,高大的建筑群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人们会感受到浓郁的岭南特色:马路两旁的骑楼式建筑保留较为完善;大街小巷西关大屋,麻石街巷依然;马路上新建起300多米长的大型射灯喷画《羊城景廊》和近百个霓虹招牌灯饰璀璨夺止;加上步行街的巨型霓虹灯牌匾,大型射灯喷画,沿路张挂的2000多个灯笼和彩灯……确为这个大都市平添了几许姿。一到晚上,在黑夜和霓虹灯衬托下,尤其让人觉得辉煌。

美食:一街尝尽西关味道

旧时,西关一带就有“百步之内必有小食”的说法。许多风味独特的街头小食,一直流传至今。从长寿路地铁站出来到广州酒家那段,一定要睁大眼睛,在某处你不注意的小街小巷小角落里,都有令你食欲大开的小吃。

历数上下九的美食,有“银记”肠粉;“欧成记”上汤鲜虾云吞面;“伍湛记”的及第粥、鱼皮粥;“广州酒家”的灌汤饺、虾饺、烧卖、萝卜糕;“莲香楼”的莲蓉月饼、鸡仔饼、老婆饼和龙凤结婚礼饼;陶陶居的姜葱鸡、奶黄包;“南信”的双皮奶、姜撞奶和牛三星;“林林”的牛杂和猪红汤……

在数以百计的西关小食中,公认是名牌的有20多种,其中有10种还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如:南信甜品专家的“南信双皮奶”和“南信姜撞奶”,欧成记面食的“上汤鲜虾云吞”,伍湛记粥品的“伍湛记及第粥”,莲香楼的“老婆饼”,银记的豉油牛肉肠等。

叹早茶 享粤式点心

住在附近的老广州,平日里有空总要一家大小或约上三五知己到广州酒家、陶陶居这些老字号饮早茶,享受最正宗的粤式点心。

年轻人们则没那么讲究,随处可见的老摊老铺到处都可觅得美食,没有桌子椅子,当街一站,或边吃边逛,一样吃得心满意足。颇负盛名的“林林”牛杂店,店面才两三平米,一锅锅热气腾腾的萝卜牛杂正煮得“咕噜咕噜”响,看铺的阿姨递过一碗满满的萝卜牛杂,再加上海鲜酱、蒜蓉酱、辣酱、自制的酸萝卜粒,往旁边一站就吃开了,吃得热汗淋漓,却又在浓郁的香味中无限满足。林林的萝卜牛杂用料看起来不大精致,但萝卜块头不大,入味许多,牛腩味足,十分抵食。

吃了咸的东西后,该让清甜的甜品润泽一下味蕾了。有60年历史的南信甜品店,“南信双皮奶”饮誉广州。所谓“双皮”,是因为在制作时选用优质水牛鲜奶隔水煲滚,然后速注碗中凉冻,碗面便张起一层奶皮;再在奶皮上戳一小孔把鲜奶倒出,混以适量鲜鸡蛋白,再从小孔注入碗中隔水炖熟,碗中鲜奶又形成另一层皮,故为“双皮奶”。南信双皮奶,奶香扑鼻、状似琼浆、口感滑嫩,不少食客不怕路远,专门来此品尝。

传统现代 任君选择

除了西关传统小吃,在荔湾广场旁的名汇中华小吃街,还可以吃到韩国、日本料理以及全国各地的名小吃。路边林立的小吃铺子,烤鸡腿、铁板鱿鱼……无时无刻不吸引着人们的食欲。不远处还有仙踪林、真功夫、必胜客、麦当劳、萨利亚意式餐厅等。 与北京路、天河城相比,上下九最大的商业特色是骑楼、雕塑、老字号,构成了上下九的民俗风情。

从第十甫到上九路,连绵千米的骑楼就在眼前展开,这些目前广州规模最大、仍在维持着商业繁华功能的建筑群,始建于清代,是南欧建筑特色与西关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的产物,装饰上还融入了北方满洲式装饰。

接近荔湾广场一带,一组组表现西关传统生活的雕塑多了起来,它们永远是游客镜头里的最爱,而这代表广州传统文化的雕塑亦能唤醒市民的传统广州情结。这些表现西关风情的雕塑作品在2002年由万兆泉创作,“凉茶档”、“人桥”、“老车夫”、“门前倩影”,均栩栩如生。透过这些雕塑,二三十年代广州人的生活情景浮现眼前,西关情愫洋溢心间。

当你正徜徉于上下九时,一个头戴尖头竹扁帽、两颊涂红胭脂、身上背着“五彩大公鸡”的人物出现,他用唢呐模仿公鸡叫着“卖榄、卖榄”,那是卖鸡公榄的工作人员,是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为了保存鸡公榄文化,专门请人扮演的。他的出现犹如时光倒流,让我们追忆三四十年代的西关民俗风情。“有辣有唔辣 一蚊一包好滋味”,去过上下九的人回来谈起鸡公榄,都会记得这一句。

虽然,大多数人到上下九是冲着她的商业氛围而来,但有些人的兴趣却不在此,往路旁众多的小巷中一拐,又是另一番幽静的天地,那里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几乎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及深厚的历史。下九路的“文澜阁”,印证着昔日十三行富商组建的“文澜书院”的历史;湛露直街,是清同治年间的状元梁耀枢曾住过的地方。陶陶居历史上是粤剧艺人的聚所,曾以“西关古坛”、霜华小苑书画展驰名,这里群众的自娱自乐粤曲演唱“私伙局”,也颇具名气。十甫书店的荔湾雅苑书画展销厅、上演粤剧的平安戏院,更是这条步行街上的文化绿洲。

裘英俊的大事记

天地剧场、新东安影城、人民艺术剧院、明星、先锋剧场、蜂巢剧场、长虹、中国儿童剧场、大华**院、首都、西单文化广场、胜利、红楼、青年宫剧场、北展剧场、民族宫大剧院、人民剧场、世纪剧院、木偶剧院、朝阳9剧场、呼家楼、枫花汽车、国安剧场、中国评剧院剧场、中国剧院、海淀剧院、正乙祠戏楼、广德戏院、长安大戏院、恭王府西楼、梨园剧场、德云社、湖广会馆、老舍茶楼、大观园戏楼、北京戏校、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国家图书馆音乐厅

1994年,成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五彩贝”节目的小记者,以嘉宾身份主持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儿童台元旦特别节目。

1998年3月,进入天津市少儿曲艺学校,随李金宽、郝辰、刘国器等老师学习相声表演艺术。

1998年底,参加了天津市少儿曲艺学校慰问北京军区舟桥部队专场演出,与相声老演员郝辰先生合作表演了传统相声名段《八扇屏》。

1999年7月,参加了快板书培训班,向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李少杰老师学习快板书表演艺术。

1999年10月,开始跟随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宝林先生学习相声表演。

2000年10月,参加了第十一届津门曲荟少儿专场演出,获得一等奖。

2002年10月,参加了天津市首届少年少儿曲艺大赛,与许健合作表演的传统相声《八扇屏》获一等奖,表演的快板书获得了少年组一等奖。

2003年,在天津东方青年说唱团与高峰合作在各茶馆说相声,最早的一个节目是在天津名流茶馆演出的《拴娃娃》。

2004年8月,被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栏目聘为特邀演员。在“鱼龙百戏”擂台赛上,获得擂主称号。

2004年10月,参加了天津市建卫600周年电视曲艺大赛,与高峰合作表演的传统相声《白事会》获成人组金奖。

2004年12月,参加了纪念天津建卫600周年传统相声专场演出,与高峰合作再次表演传统相声《白事会》。同台演员有天津相声名家李伯祥、杜国芝、田立禾、王文玉、魏文亮、张永久、尹笑声、邓继增、侯长喜、王世勇,快板书名家张志宽等。

2004年底,参加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欢声笑语校园行”活动。

2005年,加入天津市曲艺家协会。

2005年,在中国曲协顾问、曲艺理论家薛宝琨指导下创作了相声《你得考学》,受到好评。

2005年6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节目,在演绎版《空城计》中饰演诸葛亮。

2005年7月,参加 “薪火相传”海峡两岸曲艺家艺术交流演出,与天津相声名家魏文亮、李伯祥、杜国芝,快板书名家张志宽以及台湾相声演员刚、刘增楷、樊光耀等同台演出。

2005年11月27日,天津哈哈笑艺术团相声青年队成立,裘英俊为成员之一。

2006年1月,获得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栏目2005年十大擂主第一名。

2006年4月,正式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宝林先生为师。

2006年12月31日,参加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的2007年卫派相声晋京大拜年第一场演出,与于丹一起合说了相声《八大吉祥》。第二天在同一剧场举办的第二场演出中继续登台,和于丹合说了传统相声《学四相》。

2007年,加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在新开办的相声广播任编辑、节目主持人,主要编辑、主持的栏目有《包袱抖不完》、《论捧逗》、《你点我播》、《每日相声》等。

2008年1月23日,参加了天津电视台“鱼跃龙腾”—《鱼龙百戏》2008新春晚会录制,与三位相声新秀一起表演了以宣传2008全民迎北京奥运为内容的创作相声《奥运之最》。

2008年2月10日,在天津大金台相声茶馆举办的“笑声融化冰雪爱心企盼平安——天津相声界赈灾义演”中,和于丹合说了传统节目《学满语》。

2009年11月,作为青年相声新秀参加了北京海淀相声俱乐部和天津谦祥益茶楼共同主办的“京津相声交流月”活动。

2010年3月,在天津大剧院举办首场个人相声专场—天津碧桂园“凤凰之约”裘英俊相声专场,参与演出的还有来自天津市众友、哈哈笑、九河等专业相声团队的刘春山、许健、刘国君、谷宗翰、高玉凯、王善勇、张强、赵旭、管新成等优秀的青年相声演员,恩师姜宝林也到场助阵,在这次专场中首次公演了“做人”系列的新作品《做人要好学》和《做人要快乐》和三人版的传统老段《新编八大吉祥》。

2010年7月30日,天津电台相声广播在天津大剧院举办了《包袱抖不完——裘英俊相声作品集》新书首发式暨相声专场演出,这是裘英俊第二场个人相声演出专场 。

2010年年12月,与于丹一起做客天津电视台《男人世界》栏目。

2011年,天津相声广播自主筹建“天广乐”相声团,裘英俊为成员之一。

2011年1月,与相声名家赵津生参加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百姓秀场》节目。

2011年1月15日,与于丹一起参加了在中国大戏院举行“福彩迎春戏曲相声专场晚会”第二场 “优秀青年相声演员传统作品专场”演出。

2011年4月,获得天津人民广播电台2009-2010年度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天津广电集团十优主持人称号。

2011年4月,在天津大剧院举办了“京津老少乐、开心愚人节”裘英俊相声专场。

2011年11月,在塘沽大剧院举办了《“天津港湾旅游文化节”之相约南益·名士华庭——裘英俊、于丹相声专场》。二人演绎了《学四相》、《演员趣闻》、《新树没叶》、《时闻新说》等代表作品。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李少杰友情客串,献上了《劫刑车》等“李派”快板书经典作品。青年相声新秀刘国君、谷宗翰、张强、赵旭、郝梦春、张斌加盟助阵,表演了《今夜有戏》、《夫妻之间》、《打灯谜》、《口吐莲花》、《太平歌词》等段子 。

2012年4月,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人》栏目播出专题片《相声小可爱裘英俊》。

2012年5月,参加北京电视台BTV《周末喜乐汇》特别节目:裘英俊、赵旭专场。

2013年9月,担任天津卫视综艺脱口秀节目《英俊秀》主持人,节目通过脱口秀、短剧、相声和嘉宾互动的形式,解读当今热点话题,而裘英俊幽默诙谐的主持方式被更多人所喜爱。

2014年6月担任天津卫视《中国足球梦》足球解说员,搭档著名足球解说员董路。